导语:处暑”,又被称为“出暑”,它不同于小暑、大暑、小寒、大寒等代表气候温度的节气,而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时至处暑,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
处暑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暑意渐消。雷暴活动也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减弱。
处暑节气禁忌
一、忌饮食辛辣
古语有云:“一年之内,秋不食姜。”生姜,葱,蒜属于热性食物,容易导致上火,尤其是在处暑时节,天气干燥,人体容易产生秋燥,若是食用辛辣食物,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另外,秋季在五行中对应着肺部,肺喜润恶燥,因此滋阴润燥十分关键。可以多饮水,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食用百合、石榴、莲藕等食物,帮助身体生津止渴,滋阴润肺。
二、忌添衣过早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处暑过后气温会降低,但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此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过早的添衣。常言道:“春捂秋冻。”在这个时节,适当的秋冻,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到了冬天时,能够更好的适应寒冷。
不过早添加衣服,还可以帮助身体收敛阳气,不过晚上出门时需增加衣服,不要盲目秋冻。
三、忌熬夜伤身
处暑时节,大自然从阳转阴,若是长时间熬夜,很容易加重秋乏,降低人体免疫力。到了冬天时,手脚容易冰冷。古语有云:“秋天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季,阳气减弱,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除此之外,中午要适当的午睡,充足的睡眠才可以让身体更健康。对于睡眠不好的人群,可以适当地吃一些莲子、百合等食物,可以促进睡眠。
处暑农谚
1、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处暑虽然带有暑字,但其实已经不是暑天了,因此是“处暑天不暑”。尽管如此,中午依旧还是比较炎热,民间经常“秋老虎”的称谓,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指的处暑时节中午炎热的气候,此时户外活动要尽量避免在中午的时候进行。
2、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节气以后天气依然还是会炎热,就像秋老虎来袭一样。不过,相比于三伏天的闷热不一样了,处暑以后的天气特点是白天热,早晚比较凉快了,昼夜温差大,而且降水也要明显减少了,空气中的湿度也要低很多。
3、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白露的天气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在处暑的时候,天气是早晚清凉,而白天是非常的炎热,但是在白露时期变得最明显的就是晚上的气温了,在白露过后,天气是一夜比一夜寒冷,但是白天还是照样炎热,所以大家在忙完农活之后一定要记住洗澡水的温度,在早晚的时候也不能随便赤膊露体了,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生病。
4、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时节,正所谓“处暑十日忙割谷”。此时稻谷已熟,农民们已经忙着收割稻谷,但此时已经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大雨过后会有阵阵的凉意,而且早晚已经是比较凉爽,因此要提防大风来袭,况且由于早晚温差较大,因而不少肺功能比较弱的人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很不适应,很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的疾病,如鼻塞、感冒、咳嗽、哮喘等。
结语:以上是天气君小编整理的“处暑时节注意哪几项禁忌 关于处暑节气的谚语”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