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夏天来了,漫山遍野的花都开了,风景可美了。夏天来了,在水里玩水的朋友们也多了,玩得可乐了。夏季天气太多变,需要提前关注下天气预报。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全国的天气情况,那么,相信大家看了以下的文章后,大家都是有所了解了。
高温
江南华南多高温天气
今天16日,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今天16日,江南大部、华南将继续出现35~37℃的高温天气,江南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8~40℃;21日前后,江南等地将再次出现高温天气。此外,未来10天,新疆大部地区有持续性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可达40℃或以上;17-20日,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西部、华北南部和东部将出现35~37℃高温天气。
强对流天气
暑期为何成了多数景区的旺季
对于地处北半球的中国来说,每年七、八月间的暑期正当全国绝大部分地域的夏季,说暑期是最差的旅游季节,客观上也与这个“夏季”相关。首先就是夏季气温最高,而且是地不分南北的高,不管是三亚的南海海滨,还是漠河的中苏边境,亦或是上海的黄浦江畔,以及霍尔果斯的对外口岸,或许日出日落的时间有很大差异,但正午的热辣辣却算得上相约一致地从不爽约。
对旅游活动来说,气温高的一个副产品就是户外活动难以在酷暑中开展,即使是晚上。虽然像博物馆等室内的参观游览活动不受太大影响,但毕竟大多数景点都在室外。过高的气温不但让人变得慵懒,高温下长时间的室外活动甚至会让人有中暑的危险。如果是没有做好防晒措施,晒伤晒黑也是大概率事件。或许只有一种旅游活动会更适合让人在暑期去旅游,那就是玩水,不管是瀑布朔溪,还是下海冲浪。
但这又引起了暑期旅游的另一个风险话题,那就是极端气象和地质灾害。暑期不但气温高,往往也是许多地方的雨季。雨季中的持续暴雨让旅游行程中断是小事,但伴随雨季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却是大事,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比如台风,比如洪水,比如泥石流......平时栖身于各种灾害预警机制健全的城市,许多人可能不觉得这种影响,但若是身处陌生的大自然,即使有一般的自救常识,也往往难以应付所有的突发灾害。
暑期即使不是体验感最差的旅游季节,至少也是体验感最不好的旅游季节。除了高温和频繁高发的自然灾害这两个客观因素,还有旅游体验感等主观因素。既然是旺季,那么肯定是大家都要在这段时间内出游,所以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皆是游人,这边西湖断桥上游客摩肩接踵举步维艰,那边独库公路刚一放行立马就被自驾游的车辆塞爆。如果你的行程计划是看人头或数人头那还好,不然,你的旅游体验感能好到哪儿去就不言自明了。
夏季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体验这么差,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选择在七、八月的暑期出游呢?最大的原因就是“没办法”。六月初的高考结束后,高中毕业生们成了暑期游的第一波主体,中考结束后的初中毕业生们则是第二波主体。不过对旅游行业来说,这两波只是暑假游盛宴的“前菜”,从幼儿园到高校开始暑假后的学生游才是“主菜”,而其中拉家带口的亲子游则是其中的“硬菜”。
就像上班族们能够出游的时间只有那些公众假期,学生党们如果不想于公众假期在景区中跟大人们挤来挤去,最大的时间窗口自然就落在了七、八月的暑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足以组织一次长线旅游,或是度过一场悠长假期。如果你也在这段时间选择出游,视野所及必定能看到318沿线骑行的学生,或者带着小孩在呼伦贝尔避暑的父母。毕竟,亲子游的主体是子女,父母的假期可以腾挪(虽然能腾挪的父母不多),但小孩的假期却是固定的。
暑期能成为旅游旺季,还有其它一些因素,比如夏季让人身心更有活力,自然也就更喜欢外出旅游,哪怕是短途游;比如地处“火炉城市”的人们出于避暑的需要会选择在暑期前往清凉的旅游目的地;比如有些旅游目的地在夏季才更适合出游,而有些观赏型旅游活动只有夏季才有,比如极昼,比如萤火虫之舞。而在暑期的这段时间,绝大多数景区也会延长开放时间,旅游城市还会组织更多的旅游相关活动。
相关推荐
今天青海以晴好天气为主 局部有分散性阵雨
贵州全省各地多云间晴 局部有强对流天气
今起重庆将进入阶段性晴热少雨时段 气象干旱偏重
今天兰州晴好天气 气温在17℃至32℃之间
16日起海南将有强风雨天气 请注意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