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年历 > 万年历资讯 > 文章

与夏至有关的古诗有哪些 夏至节气的气候特征

2024-06-12 来源: 天气君   【字体:  

  导语:《礼记》曰:“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夏至到,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纷纷开花。夏为大,至为极,日渐升高的气温,宣告仲夏时节已经来临。

  夏至的节令特征

与夏至有关的古诗有哪些 夏至节气的气候特征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日。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

  “夏雨隔田坎”,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刘禹锡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便反映了夏至的这种气候特征。

  关于夏至的诗词

与夏至有关的古诗有哪些 夏至节气的气候特征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唐元稹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夏至日作》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鹤冲天》宋周邦彦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

  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纳凉》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至避暑北池》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日雨》宋袁说友

  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

  节又匆匆过,诗从轧轧抽。

  病躯无耐暑,老鬓不禁秋。

  结语:以上是天气君小编整理的“与夏至有关的古诗有哪些 夏至节气的气候特征”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夏至吃苦瓜的由来故事 夏至吃什么蔬菜
导语:炎炎夏日,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人们纷纷寻找消暑良方。夏至,作为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时刻,更是标志着盛夏的开始。夏至吃苦瓜的习俗源远流长,背后更是蕴藏着一段美丽的传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夏至节气的饮食特点有哪些 夏至不同的地域美食有哪些
导语:夏至,作为夏季的转折点,不仅标志着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时刻,也带来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在这个时节,人们的饮食习惯逐渐趋向清淡、消暑,旨在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体健康。
每年三伏天都是四十天吗 三伏天有什么特点
导语:大家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特点。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古人在划分季节的时候还多了一个“长夏”,属于夏天的最后一个月,是夏秋过渡之时,同时也是一年之中最为闷热的三伏天所处的时间段。
2024末伏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三伏天的谚语有哪些
导语:随着天气不断的升温,伏天也离大家越来越近了,伏天即三伏天,是我国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通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到8月之间。三伏天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初伏、中伏和末伏,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应该避免在炎热的太阳下劳作,以避暑气。
2024中伏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三伏天有什么注意事项
导语:三伏天是一个比较炎热的时期,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份,从夏至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根据时间推算,今年三伏天是从7月1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23日结束。

小工具